清乾隆十八年,即1752年,李沅芷十四岁。資治通鑑是金庸最喜歡讀的歷史書籍,在他創作的第一本小說里,自然而然地把這個素材用在了小說里。李沅芷受的教育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估計屬於高學歷人才了,比粗通文墨肯定要更高級一點。另外,李沅芷是在湘西所生,金庸一直有湘西情結的,他的好友黃永玉就是湘西的,黃永玉的表叔沈從文也是湘西的。金庸寫書無時不刻把他的現實映射到書中,讓我們暇想。 此時描述陸高止五十四五歲,暫無外貌描寫,對李沅芷倒有"清秀明艳"的評語,可見李也算是一個美女了。被李沅芷撞見自己身懷武功,不得不離開李家,離開時給李沅芷寫了一封信,顯示了金庸絕佳的古文功底,寫來古風撲面,質撲耐讀,而對李沅芷的評語"智變有餘,端凝不足",也為李的命運埋下了性格的伏筆。 金庸情節鋪排之妙,在第一本里就顯露無遺。李沅芷見師父不告而別,正自傷心懊惱,誰知門外撞進一個人,而這個人卻是師父,而且師父身受重傷,這給了讀者強烈的懸念,急欲知道是怎麼回事,情節張力馬上就出來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