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宗淳熙十五年,公元1188年,戊申年,青年洪七上灵鹫宫学艺。——《龙雕风云录》 第一章 六月的金中都,正值盛夏,骄阳似火,然而莲花池一带,却是微风阵阵,荷叶田田。那菡萏映日,莲叶接天,行人如在画中。更兼池水上有野生的大雁、鸳鸯、夜鹭、野鸭,附近百姓养的白鹅、鸭子等诸多水鸟,关关之鸣相和,更增添了几分生机。 这片荷花,谱系悠久,自古有:“先有莲花池,后有金中都”的俗谚。两位老爷爷,正在莲花池畔并肩而行,缓缓对谈,一位一口河南乡谈,语音执拗刚硬;一位一口云南软语,声调温柔清丽。这两位老人正是虚竹和段誉,数十年来,他俩为寻访丐帮继承人东奔西走,眼见垂垂暮年,尚未找到合适的人选。 那段誉从莲花池向西远望,可见西山如黛,一阵微风吹过,周围荷花清香沁润心肺,顿时双目落泪。 虚竹见状,便问段誉为何睹花溅泪。 段誉双目微闭,泪水沿着皱纹落下腮边,回答:“数十年前,我曾在江南见过如此茂密的荷花。彼时我根据花香,识别出了一位乔装的少女。而今那少女已逝,柳绵已老,荷花又迎风而笑。此身将化为土,怎不泫然?” 虚竹也是怅然许久,然后举袖指着荷叶上的露珠说道:“人生在世,繁花胜景,公子佳人,都如这荷花之露,转瞬即逝,不可太过执着。三弟,你已经在最好的时刻遇到了最好的佳人,又有什么遗憾呢?” 却说这老人的情感,不如青年般易变,往往沉溺往事不能自拔。若是段誉年轻之时,本是豁达之人,些许烦恼,从不挂在心上,现在数十年前在江南荷花丛中的一幕幕全如在目前闪现。段誉说道:“那两位荷间少女做的几味小菜,我记了数十年,至今齿间留香。江南的菜肴精巧鲜美,天下无双。金中都哪有这样的美食?”最后一句,他饱含感情,声调也高起来了。 正在这时,只听莲花池远处,有一人大喝一声:“谁说金中都没有美食了?!”声音浑厚雄壮,所传甚远。虚竹段誉都是一惊,转头看时,却是一位高大威猛的少年乞丐,手持一根紫竹,站在荷叶之上,如同一只水鸟。那荷叶虽大,却难承受重物。这乞丐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,显然有惊人的轻功。
|